第295节(1 / 2)

禽迷婚骨 蓝斑 2380 字 10天前

我和郭明明走出警察局的时候,外面有一辆车子在等着。

她此时清醒了过来,抬起还算清明的眼睛对我说:“今天晚上,谢谢你。不过,卖地的事还没完。”

我一笑,看了看身的警局说:“也谢谢你托关系,让我不用负一点责任。”

她抿嘴一笑,然后又迅速板起脸说:“下回见面,互不相欠。”

说完,她拉开车门走了,车子开出去一百多米以后又停了下来,车窗被摇下,她探出头问我:“要不要送你?”

“不用。”我向她摆了摆手,示意她先走。

今天晚上我等于做了一场剧烈运动,出了一身的汗,又看到了不想看到的人,而且还特别爽的出了一通压在心里的恶气,一下子觉得困乏无比。

那个叫宽哥的被我打得很惨,不出意外的话肋骨得断。

就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我只是录了个笔录就出来,郭明明托的关系也不简单。

有许多事情,走正常的渠道,你也能得到公正对待,只不过时间太长了。

打了一辆车回去,我直接就回去睡觉,谁知到了自己住的小院以后,忽然觉得有点睡不着了。

头一回想喝酒。

我是不喝酒的,或者说很少沾这个东西的。

但是今天,我觉得喝茶不能够让我的味蕾得到释放,翻出一瓶马爹利,也不顾好坏直接打开,一口气喝了两大杯,心里才算舒服了一点。

一夜好眠。

这应该是我这些年,睡得最好的一觉。

郭明明这个,就此也算是彻底走进了我的视线,有意无意我都会多关注她一些。

只不过我和她行业区别太大,想要有所交集,着实不易。

我手里的那点钱,收购南阁也用得差不多了,想在工作上和她交集,那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对她,我不像对林乐怡那么随便,对林乐怡我能开玩笑,不计后果。对郭明明,我不敢。

等我再次注意到郭明明的时候,她居然已经和刘天走得那么近了。

第一个直觉,他们两个不成。

郭明明太过理阳刚,估计和刘天的感情也是用尺子算过的;刘天心里都是林乐怡,容不下第二个男人。

可是我……想想算了,感情这事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嘛,自己一个人这么多年,不也挺好的,干嘛给自己打麻烦呢。

随缘,一切随缘。婚姻又不是人生必备品,除此以后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说兑现一下自己的承诺,关心关心林乐怡什么的。

真正开始把对林叔叔的承诺兑现的时候,我才发现林乐怡是个惹祸精。

我把她的人际关系做了一张图,乱得比帝都机场的航线还要密集。

分析了半天,我决定从楚毅开始动手,只要把楚毅稳住了,剩下的就是林乐怡和何连成之间的事。

于是,我特别天真的约了楚毅。

凭心而轮楚毅是一个外表很不错的男人,有棱有角,三十多岁身价过亿,管着几家公司,为人不算特别好,但勉强过得去。特别是女人方面,没听说过很花的。只不过,应酬的时候偶尔湿鞋,他倒是做得不少。

楚毅与我有过几面之缘,也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渠道,拿到了无名居的会员卡。

我要约他,总得找个理由,什么打折优惠之类的太过幼稚,我用不出来也不屑于用,想了半天决定从他下属的一家公司入手。

第016 沈末之送花

其实我手段很卑劣,通过媒体还有一家做传媒的龙头老大,假装要收购楚毅旗下的那一家占他集团年收益百分之三十的广告传媒公司。

做这个局很简单,一个靠得住的合作伙伴,回帝都这么长时间多少也有几个说得上话的朋友,但是我没想到一说起这个,大家首先谈到的就是“对我有什么利益”,其实这应该也是能想到的,只怪我把朋友之间的关系想得太简单了。

最后,帮我做这件事,无利益要求的做这件事的人是郭明明。

她们家并没有传媒公司,但是她们集团每年的广告费是一个很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有几家合作不错的传媒公司。

估计是她给了利益吧,那边很配合,把我弄成了一个假股东,然后做势要收购楚毅的公司。

楚毅现在的经营很好,不存在资金流或者业务短缺的问题,突然被别人造势要收购,最初是惊慌失措的。

我做为谈判代表就与楚毅见面了。

说实话,我也可以不用这么复杂的办法,直接去找到楚毅,告诉他离林乐怡远一点,我能给你钱。但是我没那么,因为第一他不缺钱;第二那个手段太low,我有点不屑于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钱未必有楚毅多。

谈判的时候,楚毅表情很正常,分毫不让,并且再次重申自己并没有出售公司的计划。可惜我们手里已经拿到了商业间谍给的关于他们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这件事想澄清也没那么简单。

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于是有了第二次的谈判。

每一家股份制公司,不可能只有一个股东,就算他有绝对的控股权,也不代表其他股东不会在外人的煽动下玩出点什么猫腻。

几个小股东凑到一起的股份到了差不多能与楚毅抗衡的地步,我看着郭明明那家合作商送来的资料,觉得这个游戏越来越有意思了。

终于在运作了一个月以后,楚毅不得不再次和我们谈判。

这一次他谨慎了不少,开出了一些同意收购的条件,事情一下就有进展了。

中间的过程不必赘述,但是过程曲折以后,这单收购案居然快要成功了。

到了这一步,那家广告公司有点急了,他们现在是扩大经营以后的初稳阶段,根本不适合大幅度的再收购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两个公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