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 / 2)

皇上请驾崩 含情沫沫 2195 字 22小时前

再好再华丽,这也不过是一个笼子而已。关着她这只金丝雀,供他玩赏取乐。

所以是不是在他的后宅又有什么区别呢?金丝雀到了哪里都是金丝雀,一旦主人不喜欢了,就会活不下去。

处境的艰难更坚定了她自强的心!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她还是得靠自己!

生气到一定程度,她索性不气了。气大伤身,她这身子骨可金贵了,为了那老不要脸的,气出病来,太不值得!

再说了,与其闷在这里生气,白白浪费时间。不如打起精神来应付这艰难的环境,趁着他的爱未弛,她的色未衰,赶紧的为自己捞一点资本傍身。

运气好,兴许她还能脱身也说不定。

当然咯,自己用过的女人,他肯定是不会允许流落到外。但办法是想出来的,未必没有转机。

深吸一口气,她徐徐吐出一口闷气,抬头放眼打量了一下四周。

身边伺候的人都换了,然而有两个熟人。一个是李得胜,一个是唐婉柔。

李得胜本来就是取代梅若华的,在倒也正常。近身伺候的太监,总有一天会察觉她的蹊跷,早来晚来都一样。

可唐婉柔是怎么回事?她不是……摄政王的人么?

把两只金丝雀摆在一个笼子里养,王爷您这是准备齐人之福?

呵呵,您可真是牙好,胃口就好。

啊呸!凑流氓!

带小皇帝过来的是王宝宝,这老奴婢虽然时常觉得自己是提着脑袋在干活,可总觉得他是摄政王身边最得意的人,比别人那是高明的很。

然而这一回,他可是真看走了眼,办砸了差事,差一点阴沟里翻船,把老脸都打肿了!

把这惶恐的心思压着,他一路恭恭敬敬的把末璃护送到沁芳斋。低眉垂目,连说话都格外细声细气,仿佛她真是水晶玻璃人,大声一点都能震碎。

这小心翼翼的样子令人别扭,但恭敬总比轻慢好。而且王宝宝的态度就代表着摄政王的态度,有这老东西镇着,她心里多少也有些底气。

沁芳斋的管事女官是个老嬷嬷,姓刘。刘嬷嬷先前是伺候太嫔娘娘的,太嫔娘娘薨了之后,这忠仆原想殉主。王宝宝从天而降,表示摄政王愿意买她一命,交换的条件是会照顾好太嫔娘娘留下的诏安公主。

于是刘嬷嬷就来到了沁芳斋。

刘嬷嬷是个矮个子,白白净净,和和气气。她不是宫里出身,乃是太嫔娘娘从娘家带来的陪嫁。

这刘嬷嬷的本事,宫里没一个能说的清楚,但任谁都翘一个大拇指。刘嬷嬷见人总是和和气气,规规矩矩,似乎从不跟人急跟人脸红。见谁都是未语三分笑,挺招人喜欢。

太嫔娘娘住的齐胜阁,最是规矩,小太监小宫女,没一个敢乱来的。不管是先帝,还是先皇后,亦或是后来的王惠妃,斗得再厉害,看谁都不顺眼,但对齐胜阁都是挑不出错来。

太嫔娘娘就养了一个诏安公主,十五岁就出阁开府,还是先皇后给主持的大婚。

也非得是这样一个稳妥牢靠忠诚知礼的人,展万钧才能放心的摆在这暴风眼似得地方,护着他心尖尖上的小娇人。

小家伙身份贵重,身世敏感。又是这样君臣悖逆的荒唐事,若是让人传了出去,乱嚼舌头。那到时候天下大乱都有可能!

他倒是不怕天下大乱,但悠悠众口,他被骂惯了,就怕这孩子脸皮薄,受不了。

想来,他对她,真是用情颇深,怜香惜玉。

此情此意,但凡是块石头也该软了,可就她,还矫情的很呢!

不过她的矫情也是他的情趣,一时半会的,他还舍不得呢。

当着王宝宝的面,刘嬷嬷规规矩矩的给末璃磕了头,算是认了主。

末璃瞧着这个刘嬷嬷白净整齐,和善规矩,也是很有好感。何况怎么说这也是摄政王钦点的主事,她犯不上跟这样一位“钦差大臣”过不去。

于是小皇帝也和和气气的点了头,叫了平身。

可惜这一趟过来,王宝宝是半路把她给劫走的,她身上都没个准备,连个赏钱都给不了。来不及换衣,她此刻就穿着绣龙的夏服,头上还带着高冠,辍着金符蝉。

刘嬷嬷除非眼瞎了,否则定是一眼就瞧出她的底细。

然而这宫里能上位的都是能耐人,这老嬷嬷愣是面不改色,风平浪静,仿佛是什么也没看见,眼前就只有她的新主子。至于这新主子是个什么身份,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不是皇帝,一概不管。

其实对刘嬷嬷来说,自打决心殉主那刻起,她就是个死人了。

摄政王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她岂会不知。这样的人来买她一命,肯定是要她去办要命的差事。

结果,王爷让她到沁芳斋来主事。

沁芳斋是什么地方,她自然明白。这就是一个男人金屋藏娇的地方,王爷把她安排在这里,定然是有一个娇人要她照看。

就不知这位娇人是公主?是娘娘?还是宫女?

哪成想,都不是!是皇帝陛下!

刘嬷嬷就是再能耐,见到小皇帝的那一刻,其实还是震惊了。

不过她到底是宫里的老人,又是极重礼数和规矩的。故而内心犹如地球爆炸一般震惊,可脸上还是纹丝不露。

规规矩磕了头,行了礼,认了主,她的心也就静下来了。

这皇宫里,就没什么新鲜事!摄政王如此大逆不道,连造反都敢,还怕玩一个小孩子!

只是陛下还这么小,身子又弱,着实可怜哉。

不过摄政王能找上她,怎么看对这孩子都是有情的。十七皇子当年被崔昭仪藏在海棠阁里,据说是多病多灾,能养大都不容易。

谁能想到,后来竟是这孩子登了大宝,也不知崔昭仪在天之灵,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