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恢复(2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2494 字 6天前

张煌言叹了一口大气,马车也转进了一条大街。这条街与广润门一带的其他街巷可谓是泾渭分明,绝无大宗的货物进进出出,行在街上和进出铺子的人流中,女子反倒是占了多数。

“这?”

“本兵有所不知,此地名为翠花街,乃是南昌城中首饰店铺荟聚的所在。按照咱们南昌的俗例,但凡是婚嫁这样的喜事,无论是名门大户,还是小康之家,都要来此选购几件首饰,就连外地人来到南昌,翠花街也是必来的所在。”

“原来如此。”

张煌言点了点头,老百姓能有钱为婚嫁采购首饰,这本就是民生恢复才会有的现象。此番广润门之行着实让他感慨良多,不过既然到了这里,尤其是听了陪同文官的这一番讲解,他也不免要触景生情。

“哪个铺子的做工比较精良,可否带本官去看看?”

张煌言随钱肃乐等人起事宁波,风风雨雨已经十几年了,他却绝少有机会回家一次,就连他的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去奔丧,而他的正妻董氏在乡下老家奉养公公和独子,安守妇道。如今宁波光复已有一载,战事暂且也没有他的什么事情了,或许是时候回去一趟了。

………………

历史上,张煌言的正妻董氏以及他的独子张万祺皆是被清军抓获后投入狱中。张煌言被俘后宁死不降,清军便在对张煌言行刑前的三天处死了他的正妻和独子,随后才发生了张煌言的遇害。

如今,宁波光复已经都一整年了,张煌言的家眷陈文也专门让宁波的地方官妥善照顾,自是不会再发生历史上那般的惨剧。

类似的事情陈文做过许多,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会承他的情,但做人但求无愧于心。不过对于张煌言,陈文真的没有太多的时间把这位西湖三杰中的最后一位拉进江浙明军集团,一切都还是顺其自然。

没办法,张应祥的被俘以及南京等地传来的消息无不显示济尔哈朗正在率领大批抽调自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以及北方绿营的精锐清军紧锣密鼓的沿着运河南下。而陈文原本在孙可望解除对峙后还打算再编练些部队确保江西安全后便大举北上收复南京,现在既然来的不是济度,而是济度的老子济尔哈朗,那么他反倒是一点儿也不着急了。

根据计算,等济尔哈朗抵达南京,总也要秋后了,而这段时间,收取税赋、打造装具、招募和训练军队,陈文需要在江西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存在才能放心率军出杭嘉湖北上南京。

有恒产恒业者有恒心,这是陈文始终坚信的真理,他制定的制度也从这一点上极大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这就像是郑成功需要把将士们的家眷带在身边才能确保军队不至因担忧老巢被掏而崩溃一样,陈文一样要确保江西的安全,只有家眷和军功田土在后方得到有效保护,出征的将士才能全身心用在作战上。

除此之外,免除浮粮的政策的下达和执行也同样是关乎江西民心和民生恢复的大事。一项执行了两百多年快三百年的不合理税收,废除同样是需要极大精力的,其中涉及的东西很多,绝非是两嘴唇一张一闭就能达到实际成效的。

这边停了一笔银、粮加一起价值百万两的收入,海贸那边的关注就要更大了。市舶司还是那样,多收复一片沿海失地就能提升一部分收入,但陈文现在关心的却是那几十条海船的货物到底如何了。

………………

永历九年七月初三,长崎港,经过了数月的航行,江浙明军的海贸船队总算是抵达日本。

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大型船队抵达,日本长崎藩的家老亲自出迎,谁让这两年受雇于东南士绅的跑海贸的船长们都说,江浙明军的实力强横,已经光复了两个省近三个省的地盘,明廷翻盘有望,就是那位会稽郡王的脾气不是太好相与的。

“下国长州藩家老……”

话未说完,江浙明军船队为首的两个军官对视了一眼,那个连鬓胡子的武将便粗鲁的打断了这个日本下国小臣的礼仪。

“本将没工夫跟你寒暄,船上有货,赶紧交易完了老子还要回去砍鞑子呢。”

莫说是南明的军官,就算是前来日本求援兵的使臣家老也是见过的,但是像这一位这么不给面子的却还是少见的紧,哪怕听说过江浙明军的一些事情也着实是让他一愣。

这个军官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另一个叫做郑奇的军官却是要和气得多,不只是对海贸知之甚多,而且还会说日语。不过郑奇和气归和气,但骨子里面却是和另外的那个军官没什么区别,着实让家老有些不太舒服。

“这还没把鞑子赶出去呢,就这么不好说话,以前鲁王和延平郡王的使臣来了也没有这般的吧。”心中腹诽,家老却依旧是那副笑脸迎人。

壬辰战争,日本几十万战国精锐,灭朝鲜如探囊取物一般,结果被封顶不过四五万人的明军吊起来打,自那以后,日本对明朝武力畏惧甚深。后来明朝日薄西山,满清大有一统天下的架势,明廷的使者来到日本就变成了求援,甚至几年前还有哭秦庭的戏码上演,日本对中国的敬畏也开始缓缓下降。

此番江浙明军的船队驶来,长州藩派他过来主要还是试探一下来者何意。毕竟那些船主们有提过,这支江浙明军是以鸳鸯阵起家的,还有人说会稽郡王就是蓬莱戚家的女婿。戚家军是日本人的克星,明廷如今大有翻盘可能的今天,完全没有必要去平白无故的得罪像陈文这样拥兵十数万的实力派。

“实不相瞒,当初鲁王殿下派使臣来讨要援兵,下国长州藩是极力拥护的。奈何幕府有令,不得出兵……”

赴日乞师,对于出自大兰山的江浙明军来说并不陌生,军中也有陈文力谏王翊取消赴日乞师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陈文的立场。

耐着性子听那家老把话说完,始终负责唱红脸的郑奇却是冷笑道:“那些不知兵的文臣倒是让贵国笑话了。恕本将直言,贵国幕府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家大王曾说过,皇明与鞑子之间,那是神仙打架,你们,呵呵,掺和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