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与我所见略同呀(1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1710 字 7天前

罗士信这话音一落,四周议论声再起,他们之中不乏有人是刑部的老油条了,在刑部干了多年,不论是哪一届的刑部尚书都没有干过罗士信这样的事情,各自都是莫名其妙。

唯有刘德威与知道刘德威策略的顾明各自露出吃重的表情,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后者带着些许疑问的目光,前者心情极度复杂,默默的点了点头。

罗士信虽然没说考什么,但是他手上那熟悉的公文足以表明了一切。

此时此刻刘德威的心情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他这里是吃准了罗士信对刑部司法不够了解,特地给他准备了六起很需要司法行政知识经验的案件,让他来处理。那里想到这才一转身的功夫,他竟然要用他给的资料来考整个刑部的人……

刘德威能在刑部站稳脚跟,能够凭借自身的才华能力挤掉屈突通,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如何看不出罗士信耍的手段。他自己不通司法,无法准确的判断六起案件应当如何抉择,索性借助众人之力,利用整个刑部当他作答。

最后的结果只要随大众流,便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刘德威地下了脑袋,眼中露出了一丝忌惮:这个罗士信不只是实力强劲的过江猛龙,还是一头极具智慧的猛龙。在受到他刁难的情况下,瞬间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罗士信抬了抬手,止住了议论道:“众所周知,在当任这刑部尚书之前,我是一个将军。作为将军,自然熟知兵法。《孙子兵法》的谋攻篇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个人觉得在任何事情上,这句话都用得上。比如我们刑部,我们刑部执掌天下刑法法规,握有总断之权。不论是御史台还是大理寺,他们处理接手的案子都需要由我们点头查阅,得我们同意才能上报陛下。”

他这话说出了刑部的自豪,一个个都有股热血沸腾的感觉,腰杆子不自觉的挺了起来。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号称三法司,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反而有着彼此争锋争功的架势。尤其是刑部与大理寺:因为彼此的权值都差不多的,刑部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与刑部的权值有着一定的冲突。

实际上便是因为刑法太过重要,为了防止罔顾法纪,朝廷才刻意造成这种相互分权局面。

三法司会审相互牵制也是因为如此。

每一个朝代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份量轻重都不一样,但是唐朝在初唐时期,刑部的权力却在大理寺、御史台之上,说出来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便是因为我刑部权力极大,作为掌管刑法的我们必需要知法懂法,才能不负陛下的器重,才能不负天下百姓的期望。也唯有灵活用法,刚正执法,才能处理一切疑难奇案,才能明断是非。”罗士信说的是感慨激昂,一个连最基本《武德律》都没有从头翻到尾的人,说这话的时候一点脸红的迹象都没有,脸厚的程度明显大有精进。

“所以就如我调将用兵一样,若我不知道你们的能力如何?我又如何用好你们?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机遇,给你们安排合适的任务,合适的身份,合适的地位?”

说道这最后,刘德威徒然一震,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周边却是一阵哗然,有的担忧有的眼中露出了喜意。

罗士信这话中有话,很明显的表示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答案,每个人的能力,每一个人对司法的了解,在机遇来的时候予以提升地位或者下降。

刘德威口中苦涩,罗士信竟然在这种时候利用他的刁难,反将一军,寻找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拉拢属于自己的心腹。他自诩高明的计划,到了此时此刻竟然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天从刘侍郎那里得到了几宗案件,我认真看了一下。”罗士信目光扫过堂下诸人,最后落在刘德威的脸上,对他赞许的点了点头。

众目睽睽之下,刘德威只能强挤出一个笑脸应对。

罗士信道:“几宗案件都非常有针对性,非常的适合考察你们对刑法司法的认识,能够考验你们是不是能够灵活用法,刚正执法。虽然我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孔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就算是我也不确定一定比你们高明,若你们的想法看法更为公正准确,我也会虚心受教,采纳你们的意见。”

刘德威实在无语了,这都说将军直爽刚正没有花花心思,可在他面前的这个大唐最著名的战将,一个还在翻《武德律》的家伙,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这番话,还要不要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