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未来构想(1 / 2)

国士 衣山尽 1731 字 2天前

此刻,在刘宇亮府中,孙元躺在胡床上紧抿着嘴唇,生怕自己露出欣喜的笑容来。

而旁边另一张胡床上,刘宇亮则是一脸的灰败。

朝廷的任命终于下来了,孙元和傅山因为在卢象升灵堂上的不当言行,触怒了崇祯皇帝,所以,宣府镇总兵官是当不成了。所以,崇祯皇帝又在扬州另设了一个扬州镇,用于安置孙元和宁乡军。

自己现在是得偿所愿,终于独领一镇。今后,山高皇帝远,他孙元总算是一个准诸侯土皇帝了。

相比之下,刘阁老却有些晦气。

自从筵讲那日饿晕之后,御医一凭脉,他得了糖尿病的事想瞒也瞒不住了。

一个得了重病的人,自然是无法统帅大军的。于是,他的总督蓟辽诸军的期待落空了。不但如此,就连内阁的位置也开始动摇。

当时,就有人在崇祯皇帝驾前说刘阁老劳苦功高,为国家鞠躬尽瘁,以至病成这样,也是时候下一道恩旨,让刘相回乡荣休。

朝廷诸公的心思,孙元自然是知道的。内阁的位置也就那么点,只不过区区六人。而且,能够做到阁老位置以后,也没有年龄一到就必须退休的规定,得等到自然规律起到作用之后才能出缺。如果内阁的阁臣身子强健,在位置上一呆几十年,呆到八十出头,其他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盯着。比如嘉靖朝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就干到八十多随,头发胡须都白了,每次内阁开会都要打上一场瞌睡,可人家就是不退,这才是挡了后来人的路,太遭人讨厌了。

好在崇祯朝内阁人员如同走马灯一样换,到现在,大家也记不得从崇祯一年到现在,内阁具体有多少人呆过。

正因为换人太快,大家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坐到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这次刘宇亮病发,让大家都嗅到了宰相位置那诱人的味道。

好在崇祯皇帝还是顾念着刘宇两解济南之围的功绩,对这些提议来了一个置之不理。

不过,刘宇亮却已经看得明白,自己这一届内阁辅臣职司干满,估计也不可能再呆下去了,也就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刘宇亮年事已高,可这人年纪越大,对于功名一物却是异常热切。一想自己一年之后,就要变成一个普通百姓,精神上有些接受不了。

孙元自己是高兴了,可也不能在老刘头面前表现出来,否则,让这老头想起自己的伤心事,再有个好歹,就不好了。

就如从前孙元和刘宇亮所商议的那样,新设的扬州镇所有四千五百兵马,一营的编制。所辖如皋、通州、海门、崇明、泰兴几地。

另外,裁撤淮安大河卫。前大河卫都指挥使司的兵马和卫所的土地、房屋一并移交给扬州镇。

明朝一省的军政政治制度实行的是三司制,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狱,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以前的大河卫所穿了,其实就是负责整个南京地区军事的。

不过,南京乃是国朝陪都,当地驻有大量军队,归属于不同的军事机关。比如南京城防由留守太监负责,南京城外的军事则还有一个凤阳总督,另外漕运和盐运还有自己的军队。明末卫所崩坏,又经过几场大败之后,大河卫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军队了。

如今,南直隶地区的防御全靠凤阳总督手下的兵马,如今的凤阳总督正是马士英。

马士英此人孙元还是很了解的,当然,这种了解主要来自史料。就孙元看来,这个未来的南明首辅算得上是当时有能力,有手段,并有担待的人杰。

能够被称之为人杰的,都是异常精明之人。今年年初,南方贼军死灰复燃,马士英即有拱卫南京,还得负责中都凤阳的重建和防卫,手头兵力吃紧,粮秣不足。就将主意打到大河卫身上,上折子说大河卫不堪使,不用裁撤了,将军费用到实处。毕竟,马士英手头的资金和大河卫的军饷都要靠南京户部,两家分食还不如一家独吞。

明朝自来就有吝啬的传统,否则当年为了节流,崇祯皇帝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驿站都给裁了,让十多万靠义战维持生计的驿卒下岗待业,这下岗的驿卒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明朝的人觉悟得低,可没有“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不下岗,谁下岗?”姥姥,你敲掉我的饭碗,老子就跟你拼命!

于是,一场大乱就此酿成。

马士英可是正经的两榜进士,文官系统的老人,大河卫中的武夫们可没有任何背景,他的折子一上,立即就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