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2 / 2)

虽然不是制片,却胜似制片,只是将制片人的职责转移到了自己信得过的人手中,就像《黑客帝国》的续集的制片人名单中依旧有埃文-斯托夫的名字。

到了一定境界之后,演员都想要成为制片人,因为好莱坞就是一个制片人中心制的地方。

在过去的好莱坞里面,如果说一个演员想要当制片人,说出去的话肯定会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无论是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还是迪士尼,这些大型电影公司其实更愿意让演员停留在银幕上面,安安心心当一个观众喜欢的偶像就行。

电影公司的高层们会鄙视甚至嘲笑想要自己担任制片的演员们,认为这是在破坏好莱坞几十年来的等级秩序。

不过到了近些年,演员担任制片人、开设制片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型公司在这方面的限制就要少很多。

基努的许多朋友都担任了制片人,比如薇诺娜-瑞德就是《移魂女郎》的制片,桑德拉-布洛克更是在前年就开始担任《希望浮现》、《枪声恐惧症》、《特工佳丽》的制片人。现在倒好,自己女友才进入好莱坞不到一年,竟然就要成为制片人了,他在思考着,自己下一部影片是不是也得当个制片人,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作品。

很多人都以为制片人仅仅是个管理者,只负责融资以及洽谈宣传发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

好莱坞的制片人可以说是站在导演身后的导演,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比导演跟演员还要深,既是电影的创作者,又是剧组的经营管理者。

绝大部分制片人都不仅仅是挂名,而是会参与到电影的方方面面,比如总的策划、演员选择、剧本阅读与修改、看每一个拍摄的片段,听每一段音乐以及查阅每天的拍摄工作日志。任何一个创作环节都有制片人的身影!

到了宣传发行环节,制片人又需要运用自己的人脉、眼光以及经验,对电影的潜在市场做出精确的判断跟预见,然后以最小的代价做最好的推广。

相比起导演来说,演员对一部电影的掌控力实在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表演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此当他们有足够实力反抗之后,就会想要掌控自己的电影,让自己在电影的筹备、拍摄、剪辑的时候有一定发言权。

就像《碟中谍》,导演可以一直换,但主演汤姆-克鲁斯绝对不会换,因为他就是电影的制片人,整个剧组都是围着他一个人服务。

九十年代就是一个明星开设制片公司的热潮时代,然而只有小部分明星制片公司能活下去,大部分都烟消云散。

凯文-科斯特纳算是九十年代初期最有名气的男演员之一,他开设的tig productions制作了《复仇》、《与狼共舞》、《侠盗罗宾汉》、《保镖》等优秀作品,结果一部《未来水世界》让他元气大伤,至今还没从巨额亏损中恢复过来。

伊芙那栋别墅的前任主人黛咪-摩尔也有一家制片公司,名叫moving pictures。然而这家公司出品的《红字》跟《魔鬼女大兵》都没有收回成本,一度亏损数千万美元。

尼古拉斯-凯奇、戴安-基顿、麦当娜、米歇尔-菲佛、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丹泽尔-华盛顿、布鲁斯-威利斯、汤姆-汉克斯、威尔-史密斯、朱迪-福斯特、梅尔-吉布森、罗伯特-德尼罗……

这些能叫出名字甚至叫不出名字的演员,都纷纷当上了制片人。

如今伊芙即将加入到这些大佬的行列当中,《穆赫兰道》会是她第一部制片的电影,但却绝不是最后一部!

她也想要掌控自己的影片,不再去辛辛苦苦试镜,而是自己为自己量身打造一部影片,不管是商业方向还是文艺方向,在片海中浮沉的话还是自己掌舵更放心。

女性演员始终都有一种紧迫感,一旦年纪到了30岁之后,市场上面的影片突然就会对她们关上大门,绝大部分影片都是针对的年轻人,仅有的那几部电影会竞争特别激烈,除非是自己为自己开一部影片,避开一切竞争。

伊芙现在还年轻,同时资历跟人脉以及资金都很浅,她想要做的不过是学习一下制片的经验,等时机成熟之后才会单独开公司。

要不然一部电影票房扑街的话,就会将公司给拖垮,那显然不是她愿意看到的场景。

怎么才能拍出大卖或者小赚的电影在好莱坞是众人寻觅已久的秘密,伊芙比这些人稍微领先一步,起码她知道在未来几十年内哪些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出名,这就是优势所在!

她强迫自己不能想得太多太远,否则的话就会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还是脚踏实地将眼前的这部电影拍好才是关键。

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就迎来这种好消息,伊芙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