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2 / 2)

天下 梦溪石 3125 字 12天前

侍卫不敢问,只得迭声请他赶紧回宫,否则太后怪罪下来,他们担当不起,朱翊钧只能跟赵肃道别:“老师,那等你明日进宫再说罢。”

他心中对赵肃有份情愫,却也没失了尊敬,更不愿旁人对赵肃有丝毫怠慢,所以在人前,素来都称老师或师傅,以示敬重。

赵肃也行礼道:“恭送陛下。”

朱翊钧又说了几句,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赵肃将他送到门口,目送着他离去,一转身,便瞧见贺子重靠在门口。

“昨晚歇息得可好?”

“还好,就是没人抵足而眠,秉烛夜谈。”贺子重漠然道。

“……你来得正好,我有事与你说。”赵肃拎着他进了两个孩子的寝室。

里屋按照赵肃的设想布置过,一张偌大的婴儿床,周围挂着五颜六色的小鸡小鸭,都是布缝起来的,里面塞满布絮,还有铃铛,风车等等玩具,不一而足,这些都是赵肃根据记忆中的印象,把后世婴儿床的摆设照搬过来,牡丹和连翘照顾孩子尽心尽力,又有乳母和下人,照顾两个孩子绰绰有余。

此时两个婴儿刚刚被喂饱,神采奕奕的眼珠子到处乱转。

馒头比较活泼,富有倾诉欲,瞧见有人来了就咿咿呀呀乱叫一通来,说着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而汤圆比较安静些,莲藕似的小手挥了几下,对着父亲边流口水边傻笑。

“义、父?”贺子重重复着刚才从赵肃嘴里冒出来的词。

“不错,让他们认你为义父,将来也要如待我一样孝顺你。”赵肃笑道,一边握住汤圆的小手回应他的热情,暗自可惜没有摄像机可以记录孩子的憨态。

“我是鞑靼人。”贺子重语调生硬地陈述。

“那又如何?”赵肃挑眉。

他沉默了一会儿:“你当官,会被弹劾,而我会成为你的把柄。”

赵肃淡淡道:“除了我,也没人知道你的身世了,你是大明的子民,谁敢说不是?等你以后在军中建功立业,就更无人敢小觑了。”

“军中?”贺子重蹙眉,被他一个接一个丢过来的消息轰炸得有点茫然。

“我已经给戚继光写了信,过阵子,你就可以到他那里报到了,当然,职位不会太高,怎么也得从小兵当起,但在他手下,如果你能力突出,也不会被埋没的。”

先前贺子重每回看到禁军侍卫,脸上表情都会有细微的波动,赵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把贺子重绑在身边,这样太过自私。他武艺高强,又不怕吃苦,天生是军人的料子,不该只是保镖侍卫的角色。

“我不走。”贺子重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在床上扭来扭去的婴儿。

赵肃沉声道:“子重,你是我兄弟,而不是家丁,你应该有更好的前程,不该浪费在这里。我现在是京官,不用再像前几年那样到处奔波,也就不需要什么保护了,而你就像一把剑,再锋利的剑,如果很久不用,也会钝掉。”

“我不想走。”贺子重硬邦邦道。

赵肃见状,只好换一种方式:“照现在来看,军队迟早是要进行改革的,如果你在军中,将来说不定能帮上我的忙。”

贺子重脸上终于有了松动,他想了半天,问:“什么时候去?”

“陛下会让戚继光上条陈,届时你去找戚继光,顺道转达陛下的批复。”

“嗯。”贺子重没什么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他确实想从军,但又舍不得离开赵肃一家,所以从来就没提过这茬,却没想到赵肃竟然帮他想到了。

他面无表情:“孩子的名字定了没,我不想别人问我干儿子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我说叫馒头和汤圆。”

赵肃哈哈大笑:“放心吧,我都想好了,就叫赵耕和赵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他们长大了要努力干活,赚钱养他们亲爹和干爹!”

馒头和汤圆,哦不,是赵耕和赵耘还不知道自己悲催的命运已经被老爹定了下来,兀自没心没肺地吐着泡泡,看着大人们傻笑。

朱翊钧刚回到宫,就听到翡翠说太后娘娘要见他,已经来过几次。

他下意识问:“哪位太后?”

翡翠小声说:“慈宁宫李娘娘。”

朱翊钧略一皱眉,瞬间恢复平静。“知道了。”

翡翠看着皇帝远去的身影微微怔愣,她还记得几年前,仍是太子的朱翊钧每回被李贵妃教训,或多或少总会流露出些情绪,但曾几何时,这种外露的情绪已经看不见了,而她也渐渐摸不透他心里在想什么。

“张宏,”朱翊钧叫来随侍太监,“你到佛堂一趟,请太后到慈宁宫,就说朕在那儿。”

“是。”

慈宁宫里,李氏绷着张脸,看着朱翊钧走进来,没什么表情。

“母后安好,儿臣前来请安。”他仿若无事,微笑行礼。

“跪下。”

朱翊钧从善如流,撩起袍子下跪,没有丝毫迟疑。

李氏并不因此而面色稍缓,依旧冷冷道:“你可还记得,你父皇临终前,对你说过什么?”

“让儿臣当个明君。”

“那你现在所作所为,像个明君的样吗!”李氏语气转厉,“要不是冯保来告诉哀家,哀家还被蒙在鼓里,堂堂一国之君,竟然私自出宫,成何体统?!”

她没有屏退左右,于是一屋子的宫女太监都在那里看着皇帝被太后训斥。

朱翊钧也没了笑容:“天地君亲师,儿臣出宫探视师傅,何罪之有?请母后勿要为了这种小事伤了身体。”

李氏闻言更气得不轻:“小事?你觉得这是小事?!你也知道天地君亲师,那么师在君后!往小处说,若是皇帝有个闪失,江山社稷又该如何?往大处说,天子一言一行,无不为天下臣民效仿,若你不能以身作则,怎能服众!”

朱翊钧慢慢地,一字一顿道:“儿臣以为,皇帝虽是万圣至尊,却不能囿于深宫,如同井底之蛙,也因时常出宫查看民情,才不会被蒙蔽了耳目。”

他面色沉静,并没有像李太后那样怒容昭显,可也没有丝毫退让。

两人各有自己的坚持,眼看皇帝拒不认错,李氏怒气更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还狡辩,也罢也罢!来人,把张居正传召过来!”

朱翊钧心头一沉,神情冷然,正想说话,却听得门口有人高声通传:“太后娘娘到!”

如今有两位太后,一位是朱翊钧生母李氏,一位便是先帝皇后陈氏,来人显然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