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送于圣上粮(2 / 2)

大唐 荆柯守 2774 字 19天前

刘子翊上前说着:“杜伏威部,二万大军尽失,虽退回历阳,但是所剩兵马不足万人,其中精锐不足一千,再无违抗之力,丹阳既下,或战之,或劝降,都可为之,唯王上一念耳。”

“刘爱卿果是老为将,知得兵,的确如此,不过,杜伏威此人,不可小看,寡人宁愿劝降之,已派使者前去,不日应该就有消息了。”杨宣凝基本上,对杜伏威投靠并无疑问,因为此人本来就愿意投靠别人,并非一心想争夺天下,战到最后的人,而又说着:“只是,李子通这人,早年投靠杜伏威,却又暗中袭击,又篡称楚王,性格刻薄多变,素无忠义,寡人有些不安。”

“王上,这又何难,李子通贼兵虽有三万,但是还无根基,不足为患,派一大将,领五万军,又得水师配合,必可擒拿此獠。”见杨宣凝说这话,诸人顿时知道李子通死定了,当人人如此说着,不复招降之念。

“王上,杜伏威如降,必要立功以示忠诚,王上可遣之攻打李子通,想必此人也是很愿意。”石之轩说着。

这言顿时说到了杨宣凝心中,可以说,杜伏威失败,全因为李子通,二人当真是仇深似海,历史上,投靠了李唐的杜伏威,也是击败李子通,擒拿下送至长安。

因此笑的说:“甚好,寡人就有此意。”

“至于圣上……”说了这四个字,杨宣凝就沉默了,而诸臣也表情奇怪,面面相觑。

江都只留老弱,虽非弃守,毕竟杨广也想不到裴矩就是石之轩,能够迅速投得杨宣凝,使之得了完整的江都,连同大批物资。

但是杨广起兵,轻车从简,甚是用心良苦,要知道,禁军士卒家人多在关中,若是只有皇帝拖家带口,不但行军缓慢,一定将士离心,结果不外是另一个宇文化及……而现在杨广带着十余万精锐的哀兵,有道是归师勿遏,如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势,一旦能够回到洛阳,获得沿途的大粮仓供应,足以维持数年争战……敢在重重困境中走出这步九死一生之路,不得不赞:杨广真是枭雄也!

这位雄才大略,征服陈朝,夺位登基,又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使南北政治经济交流更加频繁,使国家的南北隔阂减少,为华夏做出极大贡献的杨广,似乎真的恢复了本色,从挫折中走了出来,让杨宣凝心中泛起难以说明的味道。

不过,就算杨广再恢复本色,在南方也无作为,还是这个原因,禁军士卒家人多在关中,归心是箭,不可能在南方作战了。

自己取得了江都,后路截断,那使隋炀帝等于破釜沉舟,不成功,就只有土崩瓦解的下场,想到这里,杨宣凝又说着:“不知李密,又有何作为?”

“王上,是不是太过重视李密了?李密虽是蒲山郡公,十柱国世家之一,但是经烈王(杨玄感)之事,所族力量已经大部分折损,跟随者不过十数人。”

“而翟让自大业七年,与同郡人徐世绩、单雄信起兵于瓦岗,直到大业十二年,已有五年,屡战之下,虽兵力只有一万,但是至少有五千为可战精兵,李密于十二年,入瓦岗军,十月,大败张须陀隋军,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可是就算张须陀之败军,降于李密,也不过二千余,虽是精兵,还是太少,直到大业十三年初,也就是今年初,李密建蒲山公营,也不过七千人,等夺取兴洛仓,开仓赈济,得流民五十万,称魏公,而李密和翟让之间矛盾增大。”

“但是这时,流民招募才不满半年,根本不可战,李密看似声势浩大,但是到底不为主上,不能完全指挥瓦岗军,而且必和翟让有冲突。”

“如是李密为主上,又能得洛阳,修整三年,也许可夺天下,但是现在,其可战精兵不过万许,只要遣一上将,用精兵五万,就可破之,王上又何必担心呢?”

“现在圣上以十数万精兵北上,李密正在路上,只怕一战之下,立成粉碎,但是此人又偏偏逃不得,李密能够成事,全在兴洛仓,离开兴洛仓,只怕五十万军立刻崩溃,再说,新投靠之各将各太守,也是一个原因,就象李阀必须打下长安一样,李密也必须打下洛阳才能得到他们的完全支持,如是李密离开河南,倒也是海阔天空,但是只怕跟随者不满五千,大将寥寥,就看李密能够不能够舍得了,能够舍得,北上河北,说不定还有机会,不能舍得,已是死局,王上何必担心呢?”

房玄龄终于开口说着,他平时不开口,一开口就石破天惊,从容而谈,对军国大事,剖断如流,几有指点江山,羽扇所向,强敌烟飞云灭之势,群臣都是心惊。

到底是千古名臣啊,个个不同凡响,杨宣凝心中大赞之时,又不由想起了“房谋杜断”这四个字,可惜的是,杜如晦已经被自己杀了,如果二者配合,真不知道是如何的组合呢?

但是,这一念只是瞬间,杀都杀了,就不必后悔,当下就大笑的说:“房卿果是国士,一言破得天机,只是,圣上再是精兵哀兵,但是江都一失,军中无粮,说不定真给李密翻盘,寡人就送给圣上,五万石粮食,如何?”

石之轩心中一叹,这一着,顿时又打到了要点上了。

圣上大军,足有十三万之多,因此五万石,如在行军战时,不过半个月的口粮,因此得了此粮食,也不可能返回江都,因为粮食和时间根本不足够,只有一门心思,破得瓦岗军,夺回兴洛仓和洛阳。

当然,最关键的,是一个内部隐患,虽然隋炀帝此时,权威还没有尽失,又有着回到关中的名义来凝聚军心,宇文家迫于这种全军压力,不得不顺之,但是他们也不是傻瓜,知道一旦局面好转,皇帝必清算于他们,因此就算在这样危急关头,也会拼命抓住机会来翻盘,而江都一失,军中无粮,就是大好机会,正好煽动军心。

如果杨宣凝不送军粮,隋炀帝无粮,那不但李密说不定可以大破之,而收编了隋炀帝的十数万精兵,顿时就真正成了气候,化龙而天,再难遏止,真正可以夺下洛阳。

甚至在军中,说不定宇文家也可反扑,杀了隋炀帝再北上,虽然这很可能导致失败,但是总比日后到了洛阳再清算好一些。

但是此时,一送粮,隋炀帝军心就稳固,宇文家和李密,再无机会。

君臣庙算,掌控江山,预设走向,竟至如此,石之轩第一次,真正的感觉到,眼前这个小朝廷,的确有着翻云覆雨,飞腾为龙的力量。

杨宣凝说到此处,他不禁微笑说着:“这事就如此决定,只要再等一二个月,也许瓦岗军尽破,而圣上居洛阳,李阀就算得了关中,也受钳制,而我等,就可从容统一南方,再进军北上不迟。”

心中对李密的下场,再无迷惑。

李密虽号称五十万众,实可战精兵不过万许,原本历史上,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率众10万西归,不但此时兵力远比现在少,而且军心大乱,并且还无粮。

就算如此,李密与之激战,虽然宇文化及兵败北走,但是李密可战精兵也尽折,结果王世充以2万人进击,李密军虽有五十万,还是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

而在现在,李密面对十数万精兵,而且还没有一年时间整编,因此,下场已经确定,他没有未来可言了。

只有为杨宣凝作嫁衣,这是大势如此,再无挽回余地,除非此人能够抛弃瓦岗军,抛弃数十万军,只身带着数千精锐而走,才得一线生机。